葛毅的《家庭治疗下的儿童青少年》是一门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课程,旨在通过家庭治疗的视角解决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。以下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与特色:
课程核心内容
家庭治疗的理论框架
系统观与后现代哲学:课程基于系统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,强调家庭是一个动态互动的整体,成员间的关系、权力结构、沟通模式等共同影响孩子的行为和症状34。
认识论与提问技术:通过“多方会谈”形式,治疗师引导家庭成员从不同视角审视问题,打破固有归因模式,例如挑战家庭对症状的单一解释45。
家庭生命周期与三角关系:分析家庭在不同阶段(如孩子青春期)的结构性问题,如夫妻关系、亲子边界等对儿童行为的隐性影响4。
五大类临床案例解析
课程聚焦以下五类青少年问题,结合真实案例讲解家庭治疗的应用:
拒学+拒治疗:探讨家庭如何通过调整互动模式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34。
进食障碍:分析家庭关系(如过度控制、情感忽视)与孩子身体化症状的关联35。
情绪障碍:如抑郁、焦虑,关注家庭情感表达与支持系统的重建4。
考试焦虑:从家庭期待、学业压力等角度介入,缓解孩子的应激反应4。
人际关系障碍:改善家庭沟通方式,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社交能力4。
治疗师的核心技能
理论转化为临床对话:强调治疗师需将抽象理论(如系统观)转化为具体提问和干预语言,例如通过“差异提问”引导家庭成员反思自身角色4。
多方会谈技术:平衡多方视角,既关注个体诉求,又引导家庭整体和解24。
历史与当下的联结:帮助家庭重新诠释过往事件(如“事故”变为“故事”),重构积极的家庭叙事4。
课程结构与学习方法
课程分为四部分
第一部分(大道至简):讲解系统观、认识论、家庭生命周期等基础理论,结合“双拒”案例示范概念化流程4。
第二部分(无中生有):通过进食障碍案例,展示如何挑战家庭既有归因、联结症状与关系4。
第三部分(对话他者):以情绪障碍案例为例,学习在多方对话中兼顾“明修栈道暗度陈仓”的技巧4。
第四部分(故事别裁):通过考试焦虑、人际关系障碍案例,引导家庭重塑历史叙事,开启新故事4。
适用对象与学习价值
家长:理解孩子症状背后的家庭因素,学会调整相处模式4。
教师:识别学生问题的早期信号,从家庭视角进行干预4。
心理咨询师:掌握家庭治疗实操路线,提升临床对话能力4。
新手治疗师:快速建立家庭治疗理论框架,避免“跟着感觉走”的困境4。
作者与课程权威性
葛毅的专业背景:葛毅是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专职心理治疗师,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,师从国际家庭治疗大师李维榕,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督导经历4。其理论融合精神分析与家庭治疗,注重实际案例的深度剖析5。
课程与书籍的联动:课程内容与葛毅所著书籍《家庭疗法治疗儿童青少年问题案例》相呼应,书中收录37个真实案例,分析家庭互动中的隐藏细节(如边界不清、夫妻矛盾),并给出针对性建议5。
总的来说,《家庭治疗下的儿童青少年》以“理论+案例+技能”三位一体的方式,为家长、教育者、咨询师提供了一套可落地的家庭干预方案。通过学习,既能理解儿童问题的根源,又能掌握如何通过调整家庭系统促进孩子的成长与改变。
137.【完结】葛毅家庭治疗下的儿童青少年资料,本资料共6.88 GB,本站会员可通过百度网盘转存下载。此资料由学霸资料网收集整理。
资料目录(合计:6.88 GB):
137.【完结】葛毅家庭治疗下的儿童青少年
├─ 01.什么是系统观、认识论(1).mp4 [403.75 MB]
├─ 01.什么是系统观、认识论.pdf [599.29 KB]
├─ 02.什么是系统观、认识论(2).mp4 [289.01 MB]
├─ 03.如何把系统观和认识论变成家庭治疗中的提问(1).mp4 [305.12 MB]
├─ 03.如何把系统观和认识论变成家庭治疗中的提问.pdf [599.29 KB]
├─ 04.如何把系统观和认识论变成家庭治疗中的提问(2).mp4 [388.49 MB]
├─ 05.家庭生命周期和三角关系的理解和应用(1).mp4 [447.2 MB]
├─ 05.家庭生命周期和三角关系的理解和应用.pdf [3.01 MB]
├─ 06.家庭生命周期和三角关系的理解和应用(2).mp4 [261.87 MB]
├─ 07.如何挑战家庭成员既有的归因方式(1).mp4 [335.75 MB]
├─ 07.如何挑战家庭成员既有的归因方式.pdf [1.02 MB]
├─ 08.如何挑战家庭成员既有的归因方式(2).mp4 [384.16 MB]
├─ 09.如何帮助家庭把症状和家庭关系联系起来(1).mp4 [347.09 MB]
├─ 09.如何帮助家庭把症状和家庭关系联系起来.pdf [1.02 MB]
├─ 10.如何帮助家庭把症状和家庭关系联系起来(2).mp4 [303.08 MB]
├─ 11.如何让家庭第一次获得不同视角,从无明到有明(1).mp4 [468.52 MB]
├─ 11.如何让家庭第一次获得不同视角,从无明到有明.pdf [423.25 KB]
├─ 12.如何让家庭第一次获得不同视角,从无明到有明(2).mp4 [344.48 MB]
├─ 13.初始访谈如何融入家庭的诠释系统(1).mp4 [374.79 MB]
├─ 13.初始访谈如何融入家庭的诠释系统.pdf [2.08 MB]
├─ ...(略)...
评论0